在太極拳中的對蕩目的主要是1.在不平衡中求平衡,以確保自己永遠是在最平衡的情況下。2.將對方來力或身體重量變成能量往外發放。3. 建立一個圓槓桿。
與人接手便會接觸到外來的壓力,如不將這壓力抵消,雙重自然會出現,人便不靈活,從人技巧也無法施展。最終因為要抵抗外來的壓力只能用上拙力了。這樣鬥牛便開始了。
如果用力與人接觸,前臂便會先出力。因此我常常對學生們強調練拳與推手時由肘至手指不能用力。一用上力,內力的通道便會關上,不能將對方能量往自己體內吞,自己本身的能量亦不能向外放。這也是練拳內力無法流通的主因。如果這種情況不變,雙重便會出現,身體隨之發僵,除了用力,甚麼技巧都不能用上了。如前臂能放鬆,對方來力便可以通過這通道穿越你的中心,而推動肩關節或整邊身體成從人之勢令對方落空。又可以利用來力將肩胛推開將其蓄於肩胛下的背部。這個過程也屬於對蕩。肩胛往下一合便可以將能量經手臂放出。如果想將自身反彈能量發出去是要將能量由腳底往上蓄於相同的部位。身法上前面合,便背部開,這是蓄,背部合便前面開,這是放。一般發勁都是按著這對蕩路線進行的。
槓桿的運作是先成立支點,而這裡是不能亂動的。一邊是施力點,另一邊是能量釋放點。一邊沉、一邊升、一邊向外旋、另一邊便向內旋。如此類推。但是能量釋放的一邊必須放鬆,不作主動,方能產生槓桿對蕩效果。我們用的是身體重量因此支點兩面都要求放鬆不用力。但如果只有釋放能量的一邊放鬆而另一點用上力也能產生槓桿的作用,能量也會增加,當然效果沒有兩面都放鬆來得靈活及實在了。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