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陳少華

往復須有摺疊


修習太極拳有幾點原則:

(1)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太極拳的動作是模仿水 的特性

(2)全部動作,不論外動或內動,都是走弧線的。(3)不用力,力從人借。。

掌握了這三點原則便不難明白了拳譜所講的:「往復須有摺疊,進退須有轉換。」。摺疊,是波浪的動態,而波浪就是弧線,像太極圖中間的S線,比直線長得多。太極拳與對方接手便要沾黏著對方身體,對方直線來而我以弧線迎之,不論前進後退,對方的力都會給弧線分散,直至對方力盡而我仍有足夠的移動空間。由此便產生「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之情況。重要的是,摺疊,並不是自己做出來的,否則自己便用力了。當踫到對方身體,我的前進路線受到阻礙,摺疊便因為阻力而起。阻力是一種能量,要好好的借用。整個過程有如流水踫上一塊大石一樣,最先踫到石頭的水體往後反彈,繼而將後來的水推高而起浪再打在石上。反彈力愈大浪便愈高,所有皆因借助阻力而起。

進退即是往復,這裡不單指出前後進退,亦包括上下與左右。移動的能量隨著S線走,忽高忽低,忽左忽右,這是水在流動,滔滔不絕,是不停的轉換,不會有任何的停頓。受到這樣的影響,對方身體的平衡系統就會出現混亂而失去平衡。

311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寂然不動、感而遂通

太極拳有一樣重要技巧 ——「從人」。這技巧是必須修煉的,否則不能換勁,每到緊要關頭,拙力便會用上。拳譜對此早已說得清楚,「由己則滯,從人則活」。在十三勢行功歌缺中—更提到從人的練功法門「靜中觸動動猶靜」。這句練功法門看似簡單,當仔細研讀下便會發現充滿著矛盾。既然經已在動為甚麼還會靜?拳譜是給懂拳的人看的,否則拳是拳,譜是譜,兩不相干。這也是為甚麼現行太極拳出現教拳不教理的現象原因。「靜中觸動動猶靜

對蕩

在太極拳中的對蕩目的主要是1.在不平衡中求平衡,以確保自己永遠是在最平衡的情況下。2.將對方來力或身體重量變成能量往外發放。3. 建立一個圓槓桿。 與人接手便會接觸到外來的壓力,如不將這壓力抵消,雙重自然會出現,人便不靈活,從人技巧也無法施展。最終因為要抵抗外來的壓力只能用上拙力了。這樣鬥牛便開始了。 如果用力與人接觸,前臂便會先出力。因此我常常對學生們強調練拳與推手時由肘至手指不能用力。一用上力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