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遊於藝

世界上每一種精妙的技巧、精細的藝術都需要經過多年的練習、思考、改進才能達到高層次。垂手可得的技藝都是膚淺的東西,日子久了便覺得沒意思,容易令人失去興趣。要在一項技藝上得到成就,花時間去練習是不二法門。可是要成為一代大師,單靠刻苦是不夠的。如果訓練變成強迫性的工作,便容易產生厭惡之心,在不得不做的氣氛下,腦筋便不會動。身心不交,則進步難。要學而有成必須真心喜愛該項目,享受學習過程,人才會自動自覺的投入。不少年青朋友喜歡電玩遊戲,一玩就是幾小時,不覺辛苦,樂此不疲。要我對著電腦顯示屏幾小時我認為是苦差。因此,我不懂電玩。除了電玩,試想想在讀書時學校那些出眾的藍、足球、田競與音樂同學們,那一個不是花了大量時間在其項目上?這些都出於自已心中的意願,他們享受其中樂趣便不覺得苦,這便是孔夫子說的「遊於藝」的境界。


太極拳是精微巧妙的武術,除了精通拳理,手上更要有熟練技巧。在應敵時,要做到心手雙暢,各種技巧變成個人的身體本能反應,才能發揮出太極拳的功能。這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非經多年練習,這種本能化武術不能有成。如果不喜愛太極拳,要在寒熱變幻,風吹雪雨的日子中每日持恆地練拳實在是一件苦事。要將苦差變成樂事就是要將練拳當作一種遊戲,學會領略其中的樂趣,才可建立堅持練習的誘因。團體活動會提升這種動力,參加拳班會比單獨上課好。有良師薰陶,得同學鼓勵,更加見到效果。

88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寂然不動、感而遂通

太極拳有一樣重要技巧 ——「從人」。這技巧是必須修煉的,否則不能換勁,每到緊要關頭,拙力便會用上。拳譜對此早已說得清楚,「由己則滯,從人則活」。在十三勢行功歌缺中—更提到從人的練功法門「靜中觸動動猶靜」。這句練功法門看似簡單,當仔細研讀下便會發現充滿著矛盾。既然經已在動為甚麼還會靜?拳譜是給懂拳的人看的,否則拳是拳,譜是譜,兩不相干。這也是為甚麼現行太極拳出現教拳不教理的現象原因。「靜中觸動動猶靜

對蕩

在太極拳中的對蕩目的主要是1.在不平衡中求平衡,以確保自己永遠是在最平衡的情況下。2.將對方來力或身體重量變成能量往外發放。3. 建立一個圓槓桿。 與人接手便會接觸到外來的壓力,如不將這壓力抵消,雙重自然會出現,人便不靈活,從人技巧也無法施展。最終因為要抵抗外來的壓力只能用上拙力了。這樣鬥牛便開始了。 如果用力與人接觸,前臂便會先出力。因此我常常對學生們強調練拳與推手時由肘至手指不能用力。一用上力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