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認識中心


“中正安舒,支撐八面” 這是常常聽到老師在拳課提醒大家的拳理。大家要知道怎樣才算中正方能夠建立一個清晰的修煉目標。大部份在市面上的拳書,在這方要都是講得含糊,我在這裡作出一些分析與大家分享。

當一個人立正,兩手在身邊下垂,這時人的中心在頭頂百匯穴與下肢的匯陰所形成的一條垂直線上。這是一個手腳不移動的靜態的中心,為求做得中正安舒,前輩們便提出了身法十要的要求。這個自身的中正非常重要,如果不平衡,手腳一動起來身體的平衡便會進一步遭到壞影響。太極拳是武術,身體是要不停的移動,當手腳一展開,便會形成一個圓圈,這個圈是活的,可放大縮小,而這個圈的中心則不在人的身體中心,而轉到圓圈的中心。練拳架與推手要照顧的就是這個活的中心。


在這情況下便出現了身體一個中心,圓圈另外一個中心。這兩個中心是互相影響的,身體的中心不平衡,手腳開展形成的圈就不完整,整個人亦不能進入安舒的狀態。圓圈受到外來的壓力而中心不能適當調整也會直接影響到身體的平衡。簡單的說,先要做好本身的中心方能兼顧活動的中心。在學拳階段中,老師不停要求學員的身法做得正確,是希望學員能養成一個習慣,在不知不覺中已能夠做好身體的平衡。成了下意識就不用思想去調整身法,思想便可以集中去調整圓圈的中心了。


【大學】開宗明義講“…………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定靜是練身法的階段,靜者,再不用思考身法的調整了,人就安舒了。慮就是將思想放在圓圈中心的改變位置上的調整。

u

247 次查看2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寂然不動、感而遂通

太極拳有一樣重要技巧 ——「從人」。這技巧是必須修煉的,否則不能換勁,每到緊要關頭,拙力便會用上。拳譜對此早已說得清楚,「由己則滯,從人則活」。在十三勢行功歌缺中—更提到從人的練功法門「靜中觸動動猶靜」。這句練功法門看似簡單,當仔細研讀下便會發現充滿著矛盾。既然經已在動為甚麼還會靜?拳譜是給懂拳的人看的,否則拳是拳,譜是譜,兩不相干。這也是為甚麼現行太極拳出現教拳不教理的現象原因。「靜中觸動動猶靜

對蕩

在太極拳中的對蕩目的主要是1.在不平衡中求平衡,以確保自己永遠是在最平衡的情況下。2.將對方來力或身體重量變成能量往外發放。3. 建立一個圓槓桿。 與人接手便會接觸到外來的壓力,如不將這壓力抵消,雙重自然會出現,人便不靈活,從人技巧也無法施展。最終因為要抵抗外來的壓力只能用上拙力了。這樣鬥牛便開始了。 如果用力與人接觸,前臂便會先出力。因此我常常對學生們強調練拳與推手時由肘至手指不能用力。一用上力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