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太極拳之近代發展

1930年之後,陳、楊、吳、武、孫、趙堡各派在國內不同地域加速發展。其中以楊及吳兩式傳人最廣,在幾十年間,輾轉傳到東南亞及世界各地。除了各主要流派,楊露禪所傳的楊氏老架仍有流傳於邢台和山西,其拳式與目前楊澄甫所傳拳式多有不同。楊澄甫兄長楊少候一直傳授楊家老架「老六路」,前輩吳圖南、汪永泉均授業於少候。另外一分支名「府內派」,是由楊露禪另外一位學生富周所發揚,在河北保定等地流傳。

 

1949年後,國家體育委員會積極提倡太極拳,希望借此運動來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為求普及化,國家體委組織了特別技術小組,研究將太極拳簡化。經多番努力,小組首先將楊式傳統太極拳改為二十四式,放棄了難學難練的武術成份及推手,保留了拳架上的柔和優美的動作,變成純是保健的肢體運動。由於易學及拳姿優美,簡化太極拳很快便獲得廣大市民的歡迎。由於簡化拳架受到歡迎,吳、陳、楊、武、孫等都先後推出簡化拳式套路,流行於世界各地。

 

目前太極拳的發展真是五花八門,整體而言只有傳統及簡化之分別。傳統太極拳保留了武術成份,以內練為主,用推手作為驗證。簡化太極拳則注重優美外形動作,常練亦可令肢體鬆柔,亦有良好的健身效益。

結語

可以肯定,太極拳的始創人是武藝高超,及對太極陰陽道理有深入認識的人士,他從「萬物負陰而抱陽;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相濟」等道理中,悟出用力可以產生能量,而不用力也可產生能量。

 

他將這種概念用在其他武術招式中嘗試,漸漸體會到另一種產生能量的方法。他將此理念及方法傳授給學生,經過多代的出色傳人修正及改良後,漸漸太極拳才成形。有心追求太極拳的人士,應該專心研究太極拳的理論及建立其獨特能量的方法。拳架只是為此而訓練而設計的工具而已,大部份招式都是從其他拳術中借過來用的,這些招式的原本用法在太極拳範疇中並不適用,不應在這方面磨蹭。

 

王宗岳的「太極拳論」是各派公認的太極拳總論,應該認真學習。各派因始創人的武學及文化背景不同而衍化出不同形式的拳架,而每派都有配合拳架的練功心法,從學者應多注意這兩個重點去研究,否則容易走上歧路。至於誰是太極拳的始創人,對我們幾百年後的學習人士已是無關重要了。

​(作者:陳少華)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