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太極拳不能不講究身法,身法共有十三條,並非十三勢。可以先練前八法,如:涵胸、拔 背、鬆肩、垂肘、提頂、吊襠、氣沉丹田、護肫等等。身法即常講的內形,內形要與外形拳 架統一,要求做到精、氣、神寓於拳架之中,還要做到有知覺,如此方有意境。 身法就是組織,如涵胸、拔背等。身法乃是組織的方法,各有一定的用處。目的是節節貫 穿,不頂不丟,節節貫串;為的是能通達全身,使全身通氣,也是為了勁整。 涵胸有左右兩胸,兩胸是在鎖骨以下二、三寸處,亦即肋骨微含包圍兩胸往下沉。從鎖骨到 心不可彎曲,均勿含心。拔背是大椎要拔高,兩者同時進行,即一個動另一個要相應動,先 空後鬆,用鬆肩垂肘來幫助涵胸。(涵胸)拔背要互不破壞。與此同時後肋及扇骨往下插,這 叫做”氣貼背”。背後的機關很多,不可忽視。鬆肩垂肘要求兩處關節鬆脫開來,再配上含 胸、拔背,然後才能布於兩膊,開於手指。因為放鬆才能貫氣,氣貫於手指,一定走膊的裏
半邊,這樣是為了有勁、有敏感性。 提頂(頂勁)和吊襠。提頂要外形幫助,它是虛的,不是實的。頂勁,不伸臉,不低頭,並不 在中間起吊襠作用。要拎尾骨同小腹和頂中心成一條直線。吊襠也要有外形幫助。吊襠即尾 尖前移一、二寸,但意識上可遠到幾尺、幾丈。吊襠,要由兩臂兩膝幫忙,不可各不相關, 要相互配合,幫助吊襠,這就叫做裹襠。護肫如不恰當,它能破壞空鬆,及支撐八面。護肫 是在兩肋下邊軟襠處不能匾掉,要保護它,猶如一個口袋中間匾了氣便被阻礙不能下沉到丹 田,亦即無護肫。無護肫即無氣沉丹田。一定要叫口袋上下相通無阻。騰挪和閃戰也是剛柔 結合,鬆肩結合,是內四外也四,即柔是四寸包住剛四寸,剛柔不分,似動不動,這就是騰 挪。要周圍一寸,處處都是一寸,是精神中產生,也是陰中產生。如從精神上衡量,即實腿 同肱部通過鬆肩結合成一體。閃戰者即方向也,實股是陰。陰可向任何一面滾,即是閃戰, 亦即一個圓體隨便向那一端冒出一股氣來。左胸同右臀連系在一起,也是八個合一來應用, 不可一個一個地分開來用。以前所講的一個一個用是可以的,但身法不可缺一,仍是完整 的。所以要幾講搓合在右合攏,合後的手開是豎掌成八字形,手指高不過肩。提手上勢的左 手向前上方張開,右手要劃大圓圈,意識射向遠前方,彙成一個焦點。白鵝亮翅是丁字形, 右手上升為橫,左手下推為豎。 氣沉丹田,可以譬喻潛水艇潛在水下,外不露形。內動為內形,又稱身法。加上外形的拳 法,並配以胸中腰間運化等,就是所有各個兵器我都有了,只是用時須要靈活,不可硬強強 地為好。 太極拳要做到右腿可以放在左腿的左邊,這就是靠擺法,即我的腳不可象放方桌或放圓桌那 樣,都是四隻腳擺平,而成雙重。要求兩隻腳放在一根樁子,一根樁子在三虛(兩手和一條虛 腿)之內。實腿是一根樁子,它叫精神。另兩手和一條虛腿叫做神氣,神氣要活,要隨屈就 伸,動若江河。叫精神的這只實腿要靜,要靜如山岳,它不可外露,即不可隨便亂動。實腿 是深入地下的,而頭頂又是升騰空際的,兩者尺寸都是相等的(以上都是指動腦筋用思想)。 以上幾點可概括為三虛包一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