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固體物件移動都是走直線,由A點到B點,這是一維空間的移動,是由點變線而完成整個移動。非固體的物質如水、空氣的移動是四方八面的擴散,是立體的移動,由點至線,再由線至面,最後在面四方八面擴張完成立體的移動,這是三維空間的動。語言及文字都有其局限性,不能每件事物都清楚。我們傳統中國語言就缺乏三維移動的形容詞,往往只是打比喻,叫人在事物上自行理解。點、線、面、體這詞彙是西方文化,是幾何,西洋畫的常用語,形容一個立體的發展過程,表現事物的深度,是一百多年前方傳入中國,所以在古典拳論中都看不到這些用詞。能見到的只是「八門勁」、「無所有斷續處,無所有凹凸處」、「氣而鼓蕩」…….. 等等都是形容身法是要立體。
我見最早將點、線、面、體這詞彙用在太極拳上是30年代吳公藻前輩所著的拳論中。公藻先生這幾編拳論十分精彩,是太極拳愛好者應讀的文章。但這個詞彙也不是全面的,只能靠自己的心領神會了。
雖然不全面,點、線、面、體,卻告訴了我們三維立體的發展過程,在練拳時如能按這方式漸進的去走架便有很順暢的感覺。每一式都跟著次序去發動,熟練後便能介除用力搶先的壞習慣。但這並非說太極拳練鼓盪,意氣彌漫是不對。要知點、線、面、體是因,意氣彌漫是果。初學者如只著意於果而忽略了因身體便易產生凹凸、斷續的情況。
Comentá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