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與踝關節
太極拳在體用時手上雙腕鬆開至為重要。我的體會是腕不鬆拙力便會用上,內力亦無法透至手指,更不要說將勁穿入對方身體了。腕不鬆主要是腕後一段前臂不能鬆開,練拳時應多注意改善,這部份放鬆情度有改善,腕亦同時有改善。太極拳的放鬆是環環相扣的。現今,一些太極拳老師強調沉肩、墮肘、挫腕,而挫腕一詞卻未有深入理解,而令學員將挫腕變成用力向下按。我個人體會腕有近手掌的前腕及近手臂的後腕之分。按沉肩墮肘的次序,上臂先下沉至肘,用此重量將前臂升起。因此,後腕應該上升才合理,否則單稱之為沉臂即可。按陰陽之理,肘沉則後腕要升,再進展為前腕沉手指升。挫腕應該是挫前腕,而更須強調腕沉手指升才有陰陽相濟。如用此方法,拙力可大大減少,前腕與手指的升沉可更容易拔起對方之根,輕鬆的將對方放出去。
除了腕,雙足的踝關節必須全部鬆開,踝關節不鬆雙足便容易用力向地上撐,違反不用力的規矩。要將踝關節鬆開,可用意先鬆開腳眼窩。身體要像一件物件放在地上。放在地上是不用力的,要想象身體一絲不掛。人如果像平常一樣的站在地上,身體各關節便會自然用上了力。不要小看這個“放” ,要克制心魔,將身體重量無阻礙的交給大地非痛下苦功不能有成。能夠真的放下身體,重量才可以釋放得好,反彈能量才會大,掤勁方能貫滿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