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為何在推手時總放不鬆

大家學拳時,老師不停的叫我們放鬆,但練了這麼多年,走架時好像鬆得不錯,但推手時遇到壓力,便又僵起來,可曾想過那裡出了問題呢?


鬆不開是結果,原因在那裡呢?要知因中還有因,如果你能這樣的追尋下去,可能發現自已放不鬆的成因源頭。找到關鍵所在便容易找出解決的方法,這是積極爭取進步之道!求知識,老師只是知識的翻譯員,他不能教曉你,是你自已學會的。你不用腦思考,你便會學得慢,學不會。


如果你能夠將你的發現寫出來。你的問題可能正是他人的問題,也可能是他人的未來問題,也可能是他人已解決了的問題。在一個太極拳交流平臺,公開你找出問題所在,與拳友們分享並請他們提供解決方法作參考,是提升拳藝的捷徑。


做運動量大的運動前要做熱身,壓腿,拉筋似乎是不可缺少的伸展運動。我年青時練田徑項目,少林拳,空手道時做過不少這些運動。壓腿,拉筋可以使人的韌帶拉長,確是可令腳容易地踢到頭頂,跑步時,也可令步幅加大。那時候,我每天都要做這些伸展運動超過半小時來保持狀態。可是停練幾星期後,韌帶便會縮緊,踢腳便不靈了。


我老師曾告訴我練太極拳是不可壓腿,拉筋的。筋拉鬆了便會缺少彈性,發勁時爆發的能量便會打節扣。以前褚桂亭師公看見學生拉筋,壓腿便會動手打。練太極拳是要用意將關節鬆開,訓練半或不隨意肌聽命你的意念。這是自性的鬆,遇上壓力時都能保持鬆的狀態。可是用手段的拉鬆是被動性的鬆開,遇到壓力時,用力頂的毛病又會出現。這是練習內家拳的重要環節。

壓腿提供的鬆不是太極拳要求的鬆。這種鬆,用來表演拳架是可觀的,但不能踫,因為一遇壓力便生僵勁。有一些練現代舞的轉練太極拳,半年便拿金牌,太極拳是真的這樣膚淺?

250 次查看3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太極拳有一樣重要技巧 ——「從人」。這技巧是必須修煉的,否則不能換勁,每到緊要關頭,拙力便會用上。拳譜對此早已說得清楚,「由己則滯,從人則活」。在十三勢行功歌缺中—更提到從人的練功法門「靜中觸動動猶靜」。這句練功法門看似簡單,當仔細研讀下便會發現充滿著矛盾。既然經已在動為甚麼還會靜?拳譜是給懂拳的人看的,否則拳是拳,譜是譜,兩不相干。這也是為甚麼現行太極拳出現教拳不教理的現象原因。「靜中觸動動猶靜

在太極拳中的對蕩目的主要是1.在不平衡中求平衡,以確保自己永遠是在最平衡的情況下。2.將對方來力或身體重量變成能量往外發放。3. 建立一個圓槓桿。 與人接手便會接觸到外來的壓力,如不將這壓力抵消,雙重自然會出現,人便不靈活,從人技巧也無法施展。最終因為要抵抗外來的壓力只能用上拙力了。這樣鬥牛便開始了。 如果用力與人接觸,前臂便會先出力。因此我常常對學生們強調練拳與推手時由肘至手指不能用力。一用上力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