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陳少華

有關「意」的探討

有關「意」我們可借用佛學上的記戴來進一步了解此詞的解讀。「意」包含有四種精

神狀態:受、想、行、識。受是我所感覺;想是我所記憶;行是我的所意志活動;識

是我所分辨認識。


太極拳要求一動無有不動,是大動,如老子說:「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舉一個例

子:風扇的風葉動起來到某一速度便好像沒有動。這個沒有動的景像是每一塊風葉都

能平均的動,如有任何一塊風葉不平衡,即使速度一樣亦會出現不規則動態。要身體

內部有系統平均的動是意裡的「行」、「識」範疇。


拳練得好意念可以控制身體的半或不隨意肌,與對方接觸時用意念將最受力的部位放

鬆,隨力而動,同時在另一半的身體某處肌肉也隨著對方的壓力而鬆開,這裡放鬆是保持身體平衡。受力而動的部位有如一個圓滾筒,一轉動便會一半走一半還,會產生走即是還的效果。這還是在平面上的效應,除了放鬆及轉動,用意念將對方的力引到腳底再反彈便會產生立體效應,反擊力便會增強。這全是在體內的動,是靜態的動,全部是用意念引發的,功夫越高,外動越少,令對方一接觸便失去平衡,在外形上則不會明顯的表現出來了。這方面的技巧則屬「受」、「想」的範疇了,是從行、識之中建立了的潛意識,進一步變成下意識才能應用。


太極拳到了高水平以意為主導。這不等如用腦想想便可以,是要基礎功做到極之純熟方能進入用意境界。拳譜云:「意氣君來骨肉臣」就將這境界說得清楚了。

198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寂然不動、感而遂通

太極拳有一樣重要技巧 ——「從人」。這技巧是必須修煉的,否則不能換勁,每到緊要關頭,拙力便會用上。拳譜對此早已說得清楚,「由己則滯,從人則活」。在十三勢行功歌缺中—更提到從人的練功法門「靜中觸動動猶靜」。這句練功法門看似簡單,當仔細研讀下便會發現充滿著矛盾。既然經已在動為甚...

對蕩

在太極拳中的對蕩目的主要是1.在不平衡中求平衡,以確保自己永遠是在最平衡的情況下。2.將對方來力或身體重量變成能量往外發放。3. 建立一個圓槓桿。 與人接手便會接觸到外來的壓力,如不將這壓力抵消,雙重自然會出現,人便不靈活,從人技巧也無法施展。最終因為要抵抗外來的壓力只能用...

Comments


bottom of page